政务要闻
您当前的位置是:政务要闻
河北日报、河北文明网、文明河北相继刊发:盐山县好家训挂上农户门楣 好家风培树文明乡风

 盐山县450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家训征集
——好家训挂上农户门楣 好家风培树文明乡风


001.jpg

“勤劳家兴旺 懒惰软筋骨”“乐善好施 助人为乐”“百善孝为先 处事和为贵”……4月26日,一场家风家训故事展在盐山县盐山镇张相庄村文化广场进行,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观看。
  “盐山镇吴家阁村张俊德家庭培养孩子教书育人,父辈、子辈两代人有9个教师,他家的家训是‘诗书传家’。”
  “圣佛镇沙窝村王平家兄弟妯娌和睦,孝敬老人,乐于助人,他家的家训是‘团结、和谐、勤劳、孝道’。”
  ……
  好家训带出好乡风。2016年以来,盐山县积极推进家风家训建设,全县12个乡镇450个行政村的家训全部征集在册,并且挂上门楣,以好家风带动好民风、醇化好乡风。

  
家训牌挂门楣,好家训培育好家风

  走进盐山县吴家阁村,只见家家户户门口都悬挂着古色古香的木制家训牌,上面用白色楷体字写着各家家训,既有“勤劳家兴旺 懒惰软筋骨”的顺口溜,也有“孝顺双方父母,感恩对方付出,珍惜幸福生活”的大白话,还有“人有喜庆,不可生嫉妒心;人有祸患,不可生喜幸心”这样的夫子文。
  “在好家训的带动下,现在我们村民道德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,生活方式更加健康了。”吴家阁村干部刘刚亮说。
  近年来,随着经济社会发展,盐山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,但一些地方的精神文明建设并没有跟上。部分农村地区守孝悌、睦友邻、勤为本、倡节俭等优秀传统文化氛围越来越淡,为蝇头小利邻里失和、兄弟不睦、铺张浪费等现象时有发生,天价彩礼、薄养厚葬、婚丧嫁娶大操大办、盲目攀比等现象普遍存在。
  出现这些问题,主要原因还是群众价值观出现了扭曲。如何矫正群众的价值观?
  “当时我们认为,家风直接影响着每个家庭的精神追求,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改变家风做起。”盐山县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王振远介绍,县委经过认真调研分析,决定以家训建设为抓手,在全县开展“好家风好家训”征集评选活动,出台了深入推进家风家训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。
  家训是村民家庭事务,为什么要挂上门楣呢?
  “这样做可以使抽象的家训具象化、实体化,看得见、摸得着。挂上门楣不仅能约束家庭成员,还能让街坊四邻互为榜样、互相监督,将家训作用发挥至最大。”王振远说,盐山县首先在全县选取领导班子坚强有力、基础设施条件良好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效果明显的120个行政村开展了家训挂门楣活动。
  家训牌上门楣,约束了群众的不良行为,家风也焕然一新。
  在吴家阁村,67岁的退休教师张俊德家,门楣上“鸟飞先硬翅 人行须读书”的木制家训牌十分显眼。张俊德说,他的父亲虽然只读过一年书,但深知“知识改变命运”的道理,并以此要求教育他们。张家也因此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,一家两代14口人,9人都从事教育工作。
  在盐山县,像张俊德家一样,受家训影响的家庭还有很多。
  韩桥村卢凤英家庭的家训是“仁爱宽厚,父慈子孝,邻里友爱,克勤克俭”;张相庄村孟福荣家庭的家训是“百善孝为先”……她们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家训,自觉孝顺老人,细心照顾公婆,在村里传为佳话。


延伸家训活动链条,评选各类先进典型,引领文明乡风

  2017年6月,盐山县东三里村村民刘风贤走进盐山县电视台,向全县观众讲述他的家风故事。
  刘风贤和妻子王桂英是一对年过花甲的残疾夫妇,刘风贤是肢体残疾,妻子是一名聋哑人。老两口虽身有残疾,但不向命运屈服,他们自主创业,开办养猪场,多次受到县残联表彰,他们用自己的实例教育孩子,三个儿子全都事业有成。
  《盐山好家风》栏目,是盐山县延伸家训活动链条,重点打造的一档电视节目。该栏目聘请社会贤达人士担任家风评论员,各文明单位、文明村镇、文明家庭派出代表现场观看访谈,让好家风故事成为全县学习的榜样。
  在好家风好家训征集评选的基础上,盐山县还组织文明家庭评选和表彰活动,评选出书香家庭、廉洁家庭、和谐家庭、平安家庭、绿色家庭、学习家庭、公益家庭等各类文明家庭100个。依托盐山县“文明在行动”流动道德讲堂活动,组织善美家风家庭代表组成宣讲团,在社区、企业、机关、学校、农村巡回宣讲好家风,引领广大群众弘扬善美家风,继承传统美德。
  家风乡风好,陋习自然跑。通过家风家训建设,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更加充沛。
  移风易俗成效显著,全县450个行政村制订了村规民约,倡树文明新风,2017年成功创建1个全国文明村、5个省级文明村;公益事业蓬勃发展,各行各业拥有志愿者服务队200余支,8000余人;各级各类道德模范层出不穷,全县2016年、2017年共评选出道德模范300余人,其中田清海、张长生等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,孙朝栋、张景洋等20人被评为“沧州好人”。